生猪市场分析:产能去化兑现,猪价重心抬升,远期仍存风险
元描述: 生猪市场分析:产能去化兑现,猪价重心抬升,二次育肥支撑短期猪价,但需求疲软限制涨幅,远月合约或将受产能恢复影响,养殖户需关注套保。
引言: 生猪市场近期呈现出产能去化兑现、猪价重心抬升的态势。经历了2023年的持续亏损后,养殖端终于迎来了盈利,但需求疲软、库容率高企等因素限制了猪价的上涨空间。而远月合约则面临着产能恢复的利空影响,养殖户需谨慎布局,关注套保机会。本文将深入分析当前生猪市场行情,并对未来走势做出预测。
产能去化:利好猪价,但远期风险犹存
经历长达一年的亏损,养殖户们终于在2024年3月份开始盈利,这得益于产能的持续去化。从2023年1月到2024年4月,生猪产能累计去化9.2%,并在5月份首次出现环比增长。目前,现货价格和养殖利润都较为坚挺,预计后期产能将进一步恢复。
二次育肥:短期支撑猪价,但需关注出栏体重
今年5月份,二次育肥积极入场,推动了现货价格大幅上涨。然而,6月份二育积极性有所减弱,再加上前期二育肥猪的出栏,导致猪价出现震荡回调。尽管如此,在猪价跌至17元/公斤附近时,仍有二育托底。
从节奏上看,2023年10月之后产能加速去化,预计2024年三四季度生猪出栏量将进一步缩减,市场对三四季度猪价仍有一定的预期。因此,部分养殖户在价格下跌后仍保持着较高的二育积极性,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近月猪价。
然而,需要注意的是,近期全国生猪出栏均重略有下降,并且低于2022年同期水平。这表明今年养殖户对二次育肥持谨慎态度,并没有过度压栏,在18~19元/公斤附近,出栏相对积极。这意味着二次育肥对猪价的支撑力度或将逐渐减弱,而猪肉供应的增加则会进一步限制猪价的上涨空间。
需求疲软:制约猪价上涨,库容去化缓慢
需求方面,上周屠企开工率下跌,终端消费处于季节性淡季,白条走货不佳。同时,屠企亏损,多数厂家缩减开工。冻品方面,上周冻品库容去化缓慢,市场需求无明显改善。
这些因素都表明,当前猪肉需求较为疲软,对猪价的上涨构成了一定的制约。
饲料成本:玉米价格偏弱震荡,豆粕价格维持偏弱
饲料原料是生猪养殖成本的一部分,其价格变化会影响养殖成本。近期,内外盘玉米期价大幅下跌,现货价格跟随走低,贸易商出货意愿加大。玉米进口拍卖持续,整体供应宽松。需求方面,深加工企业陆续开启检修,行业开机率下滑。预计玉米价格短期内将偏弱震荡。
豆粕方面,2024/2025年度美豆种植面积预计将增加,当前美豆处于关键生长期,其开花率、结荚率和优良率都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。未来一周,主产区降雨充足,利于大豆生长发育,在丰产预期下,美豆价格跌至1050美分/蒲式耳附近。
国内7—8月大豆大量到港,油厂大豆以及豆粕库存累积,现货基差疲弱,供应端持续施压。预计豆粕价格仍将维持偏弱运行。
未来展望:近月合约维持区间震荡,远月合约或将受产能恢复影响
短期来看,当前处于产能去化兑现阶段,生猪出栏量有所下滑,猪价重心抬升。市场对三四季度的猪价仍存向好预期,这种情况下,猪价下跌后,二育积极性提升,支撑现货以及近月价格。
然而,需求疲软、库容率处于高位,同时二育增加生猪出栏体重,猪肉供应增加,这些因素都限制了猪价的上涨空间。预计近月合约将维持区间震荡运行。
远月方面,随着养殖利润的好转,生猪产能止跌回升,对远月合约形成一定利空影响。后期各合约之间或仍将维持近强远弱格局。
对养殖户来说,在有合适利润的情况下,可关注远月合约的卖出套保,以锁定利润。
关键词:生猪市场,产能去化,二次育肥,需求疲软,饲料成本,玉米价格,豆粕价格,远月合约,套保
常见问题解答:
Q1:为什么生猪价格近期上涨?
A1:近期生猪价格上涨主要得益于产能去化。经历了长达一年的亏损,养殖户们终于在2024年3月份开始盈利,这促使产能开始恢复。
Q2:二次育肥对猪价的影响是什么?
A2:二次育肥在短期内能够支撑猪价,但其效果会逐渐减弱。同时,二次育肥会导致猪肉供应增加,从而限制猪价的上涨空间。
Q3:目前猪肉需求如何?
A3:当前猪肉需求较为疲软,终端消费处于季节性淡季,白条走货不佳。同时,屠企亏损,多数厂家缩减开工。冻品库容去化缓慢,市场需求无明显改善。
Q4:饲料成本对生猪养殖成本的影响是什么?
A4:饲料原料价格是生猪养殖成本的一部分,其价格变化会影响养殖成本。近期玉米价格偏弱震荡,豆粕价格维持偏弱运行,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养殖成本。
Q5:远月合约的风险是什么?
A5:远月合约面临着产能恢复的利空影响。随着养殖利润的好转,生猪产能止跌回升,预计将对远月合约价格构成压力。
Q6:养殖户该如何应对当前的市场行情?
A6:养殖户可以关注远月合约的卖出套保,以锁定利润。同时,要注意控制养殖成本,并根据市场行情调整生产策略。
结论:
当前生猪市场处于产能去化兑现阶段,猪价重心抬升。二次育肥在短期内能够支撑猪价,但需求疲软和库容率高企限制了涨幅。远月合约则面临着产能恢复的利空影响。养殖户需谨慎布局,关注套保机会。
免责声明:
本文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。